亚洲男人女人热热,免費AV中文字幕,精品久久综合婷婷网,久久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

<strike id="lvrke"><table id="lvrke"></table></strike>
<delect id="lvrke"></delect>
<ul id="lvrke"><th id="lvrke"></th></ul>

“北敦煌、南大足”:跨越千年的對話

發(fā)布時間:2015-11-18 15:09:58 來源:一佳公務員考試網 點擊量: 我要分享
甘肅敦煌石窟,由莫高窟、西千佛洞、榆林窟等組成,有800多個洞窟,5萬多平方米壁畫,是佛教文化藝術寶庫,展現了石窟藝術在北朝、隋唐之際的鼎盛風貌。在戈壁沙漠間,敦煌石窟代表了石窟藝術至高的起點,也是世界上現存規(guī)模最大、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,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。
 
重慶大足石刻,中國南方最大的石窟造像群,以寶頂山、北山、南山、石門山、石篆山“五山”為代表,5萬余尊石窟造像演繹了石窟藝術于宋代步入晚期后的再度輝煌。在長江流域的群山之中,佛教、道教和儒家思想融合交匯,大足石刻也體現了佛教傳入中國后的本土化風格,是中國石窟藝術的句號,并于1999年成為中國第二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石窟。
 
敦煌是起點,大足是句點,跨越近千年,成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兩座奇異的高峰。
 
最近,由半月談雜志社主辦的“大足與敦煌對話”文化論壇在重慶市大足區(qū)舉行,來自大足與敦煌等地的領導,敦煌研究院、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、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單位的10余位專家,會聚于此,共同研討敦煌與大足石窟藝術的價值與未來,共商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之道。
 
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介紹,敦煌石窟與大足石刻,同以其綿長的歷史、豐富的內涵、精湛的藝術、珍貴的價值、完好的保護,成為世界著名的佛教藝術瑰寶,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的標志性成果,具有極高的歷史、藝術和科技價值。
 
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說,敦煌與大足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實都緊密相連,有“兩個世界精神地標”之說,在“一帶一路”的背景和視野之下,審視和探討兩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,以及兩地經濟社會文化的互動與發(fā)展,具有重要意義。
 
在古絲綢之路上,敦煌是中國通往西域、中亞和歐洲的重要節(jié)點,大足是唐宋以后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,大足五金工具和兵器通過川藏、川滇等茶馬古道源源不斷銷往南亞、東南亞地區(qū)。兩地的興盛,帶動了敦煌石窟和大足石刻的形成,成為文明傳承特別是佛教文化傳承的兩顆明珠。
 
大足區(qū)委書記江濤說,世界上有四個歷史悠久、地域廣闊、自成體系、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,這四種文化浸潤匯流的地標就是敦煌;佛教、道教和儒家思想,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三支主脈,將三教思想融匯一爐的地標就是大足。如此博大精深的歷史內涵,賦予敦煌和大足十分珍貴的文化價值和教育意義。
 
甘肅省酒泉市委常委、敦煌市委書記詹順舟說,大足與敦煌一南一北,保留著華夏文明的優(yōu)秀基因,承載著絲綢之路的文明印記,特別是在佛教東傳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。
 
在學術研究方面,陳寅恪先生于1930年提出敦煌學的概念,100多年前就有很多國家的學者研究敦煌。近年來,敦煌學在石窟美術臨摹和研究、石窟考古等各領域取得豐碩成果。大足則與南京師范大學、四川美術學院合作,成立大足學研究中心,出版大足學研究文庫系列學術叢書,連續(xù)三次召開大足石刻國際學術研討會,開展了“大足學學術月”等活動。
 
當然,大足學還處于起步階段,與敦煌學相比,在學術成果、人才培養(yǎng)、研究方法、保障機制等方面還有不小的差距,此次論壇,也是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,促進“北敦煌、南大足”的交相輝映。
 
江濤說,敦煌與大足兩地在文化傳承上有著很強的同質性,在發(fā)展目標和戰(zhàn)略思路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契合點,在經濟結構、旅游發(fā)展、地域區(qū)位、文化產業(yè)等方面又體現了較強的互補性,已不再是關內外的“西出陽關無故人”,而是“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”。
 
“下一步,我們要建立對話機制,打造協(xié)作平臺,把敦煌、大足對話這一論壇形式確立為兩地定期進行信息交流的互動平臺,同時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合作,推動大足學取得新的進展。此外,還要加強兩地的產業(yè)聯動合作,帶動文化旅游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升級。”江濤說。
責編:一佳教育